俄海军再次“突袭”美国后院,加勒比海正成为全球局势新热点

体育 (23) 2024-07-29 15:38:52

俄海军再次“突袭”美国后院,加勒比海正成为全球局势新热点 (http://www.busunion.cn/) 体育 第1张

不惧级护卫舰,典型的传统苏系军舰风格

今年6月12日,俄罗斯海军派遣亚森级喀山号核潜艇、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帕辛号补给舰和尼古拉·契克尔号救援船突访古巴,在当时引发了俄罗斯与美国的局势瞬间紧张。时隔一个多月后,本周末俄罗斯将再次派遣海军舰队出访加勒比海国家古巴。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海军不惧级护卫舰率领了一支舰队将从7月28日起至7月30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停泊。这支舰队还包括一艘训练舰和一艘补给舰,这三艘俄罗斯海军舰艇隶属于俄罗斯海军波罗的海舰队,舰队整体规模和舰艇先进程度不如上一次。

古巴首都哈瓦那距离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仅约160公里,基韦斯特是美国海军航空站的基地,是美国威慑加勒比地区的核心支点。

毫无疑问,俄罗斯海军舰艇编队再次访问古巴将会受到美国海军的密切关注。上个月,当俄罗斯军舰靠近美国水域时,为此感到紧张的美国海军派遣了大型军舰、海上巡逻机以及核潜艇来进行跟踪。

不惧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为4400吨,是前苏联建造的最后一批大型护卫舰。该型舰最初计划建造七艘,但因为苏联解体的缘故,最终只有两艘建造完成,均在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服役。该型护卫舰主要承担反潜作战任务,武器系统包括8枚反舰导弹(仅有一艘装备反舰导弹),和32枚防空导弹,整体性能中规中矩。

不过由于吨位较大,比较适合执行常态化的反潜巡逻任务,派出该型军舰说明俄罗斯正尝试常态化的巡逻大西洋。

俄海军再次“突袭”美国后院,加勒比海正成为全球局势新热点 (http://www.busunion.cn/) 体育 第2张

访问古巴的喀山号核潜艇

上个月俄罗斯海军舰艇在接近美国水域时进行了一次远程攻击演习,引起了华盛顿的紧张反应。同时美国也对俄罗斯海军目前最先进的喀山号核潜艇和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收集它们的更多信息。

在驶向古巴的途中,俄罗斯海军舰艇模拟对距离约600公里外的“敌方”海上目标进行了远程攻击,根据距离和速度判断,当时俄罗斯海军发射的是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俄罗斯方面声称锆石导弹的速度可达十马赫,射程超过一千公里,理论上没有任何防空系统能够拦截这款导弹。

根据民间情报数据机构“开源情报”(OSINT)的数据表明,彼时美国和加拿大的海空军对亚森级的喀山号核潜艇最为关注。他们多次试图利用P-8“波塞冬”和P-3C“猎户座”反潜巡逻机来接近这艘被认为可以和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相提并论的先进武器。

沿途中美国派出两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一艘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斯通号巡逻舰以及加拿大海军魁北克号护卫舰跟踪俄罗斯舰队。

由于担心喀山号核潜艇潜在的核攻击风险,美军对应的派出洛杉矶级海伦娜号攻击型核潜艇进行尾随,并在古巴南部的美军关塔那摩基地附近游弋,以此盯防喀山号核潜艇。

俄海军再次“突袭”美国后院,加勒比海正成为全球局势新热点 (http://www.busunion.cn/) 体育 第3张

海伦娜号核潜艇

而这一次美国不需要过于担心,毕竟不惧级护卫舰并无远程打击能力,但其实它们对美国的威胁并不小于上个月的舰队。

因为相比之前喀山号舰队执行的对美战略威慑任务,此次不惧级负责的是更为实际的工作,那就是摸清俄罗斯到中美洲海上航线的相关数据,包括沿途水文信息,以及探查美国核潜艇在大西洋的活动轨迹。

自从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就很少深入大西洋腹地进行任务,在前苏联时期积累的经验和数据情况需要得到更新,现在开始常态化出现在美国后院,不但是对美国的警告,也为俄罗斯海军“重新出海”打好基础。

就在俄罗斯海军出访古巴的同一天,美国《国防利益》杂志撰文表示俄罗斯海军会进一步衰落。但根据俄罗斯海军最近两年的变化来看,俄罗斯正努力重现当年“红海军”的能力。尽管俄罗斯缺少大型水面战舰,但具有极强攻击能力的俄海军中小型隐身军舰和水面下的核潜艇,仍能有效的威胁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的存在。

俄海军再次“突袭”美国后院,加勒比海正成为全球局势新热点 (http://www.busunion.cn/) 体育 第4张

现在尚不清楚未来一到两个月内,俄罗斯海军是否还会派出第三支舰队出访古巴或者委内瑞拉,笔者相信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虽然第三支舰队不一定会访问古巴(毕竟过于频繁了),但俄海军在大西洋深处寻求常态化巡航的态势应该不会改变。

美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煽风点火,而一直没有太多地缘摩擦的北美及加勒比地区或许会成为新的全球热点。除了在美国东部,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也于近期出现在美国西部阿拉斯加地区,这些动作无疑是提醒美国,“你可往,我亦可往”,我们也可以在你“家里”给你制造一些不安情绪。

THE END